国际艺术评论奖紧锣密鼓初审中 花落谁家两周之后见分晓



国际艺术评论奖启动仪式圆满之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工作团队与组委会成员艾民博士合影留念




多家国内及本地艺术机构、艺术院校及使领馆代表汇聚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共同见证首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正式启动的激动时刻。



2014年9月初, 首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正式启动。作为一个面向全球、面向公众的国际性公益奖项,一经发布便在业界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自奖项启动到1015日征稿截止的短短一个半月内,IAAC组委会共收到全球范围内300多篇中、英文艺术展览评论投稿。


目前,本次评论奖的初轮评审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中英文评委们将遴选出中、英文各30篇投稿进入终审流程。最终获奖作品将在11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暨颁奖典礼上揭晓,届时在M21还将举办以艺术评论的现状为主题的专项论坛,希望藉此平台开启国内独立、开放的艺术评论新场域。



(上排头像) 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英方评委 (从左至右)

J.J.查尔斯沃斯(J.J. CHARLESWORTH)、理查德韦恩(RICHARD VINE)、瑞秋威瑟斯(RACHEL WITHERS

(下排头像) 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中方评委 (从左至右):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卢迎华、易英


数字剖析IAAC征稿情况


1. 本次评论奖共征集到国内外有效稿件316篇。其中,中文投稿148篇,英文投稿168篇。


2. 超过8成的中文投稿来自中国内地22个城市及地区:其中,征稿反响最热烈的地区分别是北京、上海与杭州三地,其余来自广州、成都、重庆、武汉、深圳、哈尔滨、昆明、贵州、内蒙古等地。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亦收到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美国、英国、俄罗斯等海外地区的中文投稿共21篇。


3. 英文投稿的国家及地区覆盖面更广,分别来自全球包括欧洲、美洲、亚洲乃至非洲的4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英国、美国、乌克兰分别位居投稿数量前三甲。除了众多欧美国家之外,菲律宾、土耳其、乌干达、赞比亚等国亦有民众参与其中。


4. 投稿人中超过6成为专业人士,以艺术家或策展人为主,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自由撰稿人、独立评论家以及艺术机构从业人员;非专业人士近4成,其中,大专院校学生占了绝大多数。


投稿人感言


征稿期间,不少参与者在投递稿件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本次活动及艺术评论的感想。除了对中国越来越多机构关注策展和评论表示欣喜之外,不少参与者希望通过本次评奖活动进一步提升艺术评论在当代中国艺术界的重要性。参与者表示:艺术评论是在社会艺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起着对艺术发展的分离、鉴别、敲打、前瞻和发现的作用,是艺术品质量及艺术品市场生态有序发展的平台之最根本。亦有人认为中国的艺术需要一大批有见地的艺术评论,因为我们刚刚走过历史的废墟,很多艺术门类需正名与跋涉。


背景资料


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由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发起并主办,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国际艺术评论协会英国分会协办。该奖项旨在推动当代艺术展览的独立评论,鼓励和支持全球范围内有志于展览评论的写作者,促进艺术评论的对话交流、深度研究和批判性思考。


本次奖项不限展览的举办地点、不限投稿人专业背景,唯一的要求是评论文章须针对2013930日至2014930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举办的某个当代艺术展览。首奖奖金高达5万元,外加两周国际专业交流与考察支持。


这一奖项的首届承办方M21是民生美术体系(MSMS)的核心机构之一,在新场馆正式投入运营之前便已开始对理论项目的相关支持,不仅在中国方兴未艾的美术馆建设大潮中独辟蹊径,也让业内对民生艺术机构的深度动向的走向产生极大兴趣,该奖项还得到中国民生银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机构与国内外知名评论家和媒体人的支持。

©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Art Criticis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