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副区长谢毓敏致辞
2015年11月29日,第二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颁奖典礼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召开。加拿大的David Balzer获得大奖,中国的张未和美国的Andrew Weiner获二等奖。大奖得主将获得奖金6000欧元,同时获得2016年春天在上海交流两周的全额资助;二等奖奖金2000欧元。
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荣誉主席、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委主席Henry Meyric Hughes致辞
本届IAAC共收到中、英文稿件261篇,其中180篇为英文投稿,中文投稿81篇。英文投稿来自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埃及等,甚至还有黎巴嫩、巴基斯坦、以色列、伊朗等中东地区的国家,共计47个国家和地区。中文投稿则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香港、杭州、台湾等地区,也有来自法国、美国、英国和德国等海外华人的投稿。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馆长甘智漪致辞
广泛的地区性让本届作品更加多元化。IAAC评委主席Henry Meyric Hughes表示:“本次收到的作品涉及范围之广,类型之多,给评审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表明,即使如今的媒体并没有给予这类写作应有的空间,但我们从不缺乏优秀的作品和优异的鉴赏能力。”
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主席Marek Bartelik致辞
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主席Marek Bartelik与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成员、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 Juan Cruz点评
本届IAAC在延长了征稿时间、给予作者更多思考和筹备时间的同时,还做了一个细节性改动,即对文章字数提出英文1500字或中文2000字的要求,这是为了鼓励作者摆脱展览画册邀稿(catalogue essay)那类冗长的论文式写作,回归到内容本身做深入的评论。在如今各种各样的宣传式文学中,这样的创作尤其珍贵。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成员、独立策展人 Lewis Biggs讲话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成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凌敏致辞
本次大赛由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办、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及安信信托•至美空间承办、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协办、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及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赞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奖还得到上海市、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荣誉主席、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委主席Henry Meyric Hughes为二等奖获得者张未颁发证书
国际艺术评论奖二等奖获得者张未发表获奖感言
现场嘉宾合影
获奖者简介
一等奖:大卫·鲍尔泽(David Balzer)
现居多伦多。作家、评论家、老师。他为《卫报》、《环球邮报》、《现代画家》、《信徒》等诸多报纸杂志撰写艺术及文化类文章。目前已出版两本著作:短篇小说集《发明》(Contrivances)及《策展主义:策展如何统治艺术世界及其它》(Curationism: How Curating Took Over the Art World and Everything Else)。他也是《Torstar》杂志的特约编辑,以及《加拿大艺术》(Canadian Art)的主编。
获奖文章:道格拉斯•柯普兰并不在意你(Douglas Coupland Doesn't Care About You)
所评展览:《道格拉斯•柯普兰:每一地都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任何事物也是每一个事物》(Douglas Coupland: everywhere is anywhere is anything is everything)
二等奖:张未
青年学者、策展人、艺术家,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博士候选人,同济大学哲学系硕士,建筑自动化学士。从事中国当代文化研究、艺术评论、游戏理论与策展工作。出版物有《21世纪文化地图》(系列丛刊)、《文化批评——文化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合著)、《当代艺术的边界》(即将出版)。长期为国内众多学术期刊及艺术杂志供稿。
获奖文章:被扯断腰带的卡巴科夫
所评展览:《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理想之城》
二等奖:安德鲁·韦纳(Andrew Weiner)
目前在纽约大学史丹赫学院艺术系担任艺术理论与艺术评论课程助理教授。之前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策展实践硕士项目中,教授艺术理论以及给予研究指导。201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主题为“1968年左右西德和奥地利美学及政治关系变化”。他的研究旨在探索当代艺术、批评哲学、媒体及政治之间的回路,并为各类刊物撰文。目前他正在编辑一本论文合集,讨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的话语形式该书将于2016年出版。
获奖文章:环绕观众(Surround Audience)
所评展览: 《2015年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三年展:环绕观众》(Surround Audience: New Museum Triennial 2015)
中文投稿入围名单(按投稿先后顺序)
蒲英玮 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硕士在读
梁宝山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博士候选人
俞冰夏 媒体人士
顾虔凡 纽约Hunter College艺术史在读
顾灵 媒体人士
王易 艺术机构工作人员
金雪岑 索邦大学艺术史专业在读
杨诗涵 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