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批评激荡艺术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期待您的参与!

IAAC6新闻发布会现场


2019年5月24日,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6)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新馆举办,面向全球发出邀请,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稿件。


所投稿件须针对2018年9月15日至2019年9月15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撰写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身份和专业不限。其中,中文稿件字数为2500字,英文字数1500字。征稿将于2019年9月15日截止。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IAAC组委会联合主席 甘智漪致辞


新闻发布会上,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合主席、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宣布了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的5位国际评审团名单,包括阿米•巴拉克(Ami Barak),独立策展人,巴黎艺术评论家,国际当代艺术策展人协会(IKT)前主席;朱丽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策展人,文化活动策划人兼作家,2019威尼斯双年展澳大利亚馆的策展人; 巴特缪•马力(Bartomeu Marí),独立策展人,艺术撰稿人及国际博物馆及现当代艺术收藏品委员会(CIMAM)前主席; 邵亦杨(Shao Yiyang),中央美术学院(CAFA)艺术史论系教授及人文学院副院长; 翁子健(Anthony Yung),香港策展人、作家及亚洲艺术文献库(AAA)资深研究员。


“艺术写作:为何?为谁?”论坛现场   嘉宾:Lewis Biggs(右一)、Gerard Hemsworth(右二)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席Henry Meyric Hughes向媒体表示:国际艺术评论奖在上海和伦敦两地召开新闻发布会与重要的研讨活动,以回顾评论奖五年的精彩活动,并探讨全球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国际评审团由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大利亚、法国和西班牙的杰出评委们组成,并于十一月宣布获奖及入围名单。


 “写作主体性的困境”座谈现场  嘉宾:翁子健(左一)、 王欢(左二)、苏伟(左三)


2019年9月15日征稿结束后,国际评审团将展开严格的匿名评审,最终选出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在内的20位中、英文入围作者。其中,一等奖将获得80,000元人民币(含税)的奖金及一次上海或伦敦的短期驻留,二等奖将分别获得30,000元人民币(含税)的奖金。20篇入围作品(中文投稿及英文投稿各10篇)将以中英双语的形式结集刊登在2020年春出版的《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年度展览评论》上。


观众现场提问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IAAC组委会联合主席甘智漪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艺术评论所面临的危机,也是思想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危机。在这种局面下,更需要专业与沉稳的力量来托举责任、守望未来。”经过五年的积累,国际艺术评论奖共收到投稿1108篇,投稿范围遍及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16个大奖获得者和87位入围者。国际艺术评论奖使他(她)们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评论奖更成为孜孜于此的人们的专业发展助推器。



嘉宾合影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由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RCA)、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共同主办,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首席赞助。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委简介



阿米•巴拉克(Ami Barak)


阿米•巴拉克(Ami Barak),独立策展人、巴黎艺术评论家及国际当代艺术策展人协会(IKT)前主席,现任蒙鲁日沙龙(Salon de Montrouge)联合策展人。蒙鲁日沙龙是法国一年一度推选年轻艺术家的艺术活动,现已举办了64届。


朱丽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


朱丽安娜•恩伯格(Juliana Engberg)是一位艺术总监、策展人、文化活动策划人及作家,也是2019威尼斯双年展澳大利亚馆的展览——“安吉利卡•梅思蒂,集会”——(Angelica Mesiti ASSEMBLY)的策展人。2007年,她担任丹麦奥尔胡斯欧洲文化之都庆典活动(Aarhus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的总指导。她也曾是墨尔本澳大利亚当代艺术中心(Australian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in Melbourne)的艺术总监。


巴特缪•马力(Bartomeu Marí)


巴特缪•马力(Bartomeu Marí)是一位独立策展人及艺术撰稿人,拥有巴塞罗那大学哲学和教育科学学位。2015至2018年间,他曾担任首尔国家现当代艺术博物馆(MMCA)馆长一职;2004至2015年间,担任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MACBA)馆长兼总策展人。在此之前,马力是圣•塞巴斯蒂安国际当代文化中心的负责人(2002-2003),也曾负责管理鹿特丹维特德维兹当代艺术中心(1996-2002),还曾担任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学院胡里奥•冈萨雷兹中心(1994-1996)以及巴塞尔建筑基金会展览的策展人(1989-1993)。


邵亦杨


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CAFA)人文学院副院长兼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其本科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艺术史论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4年起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和教授西方美术史和世界现当代艺术,曾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西方现代视觉文化与艺术研究”——负责人,并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多次应邀在国外大学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做英文学术讲座,包括世界艺术史大会(CIHA)、德国艺术史年会和美国艺术史年会(CAA),并担任2016年北京世界艺术史大会主席。主要著作有:《后现代之后》( 2008,上海美术出版社会第一版;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 ;《穿越后现代》(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美术史-从17世纪到当代》(20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现当代艺术史》(2018,9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2019,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翁子健(Anthony Yung)


翁子健在亚洲艺术文献库(AAA)担任资深研究员,具备十一年研究工作的经验。他毕业于香港大学,随后投入当代艺术领域,主要活跃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其研究关注于一次和二次材料,以及对材料的数字化、注解和活化。
除了在亚洲艺术文献库的研究工作之外,翁子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研究领域多次获奖颇有成就,其中包括第四届《YISHU》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奖(2014)。2015年,他在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策划了展览——“土尾世界-抵抗的转喻和中华国家想象”(A Hundred Years of Shame – Songs of Resistance and Scenarios for Chinese Nations)。同时翁子健还是位于广州的独立艺术空间“观察社”(Observation Society)的联合创办人之一。



©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Art Criticis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