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AC 7 | 圆桌对谈】走向多元的艺术批评


走向多元的艺术批评 


学术主持:王璜生 


主题演讲:鲁明军、翁子健 


10月31日 15:00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一楼报告厅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 


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艺术批评自出现伊始至今,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随着艺术实践的发展和理论工具的丰富而起,也不可否认地受着艺术市场化的影响。而社交媒体无孔不入地渗透、蚕食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媒体对时效性的要求和特有的信息碎片化特性,推着我们急不可耐地发声、表达和展示自己,一步一步改变甚至阉割着我们的思考和写作。 


在追求市场和时效的大环境下,艺术批评的界限和定义也时常变得愈加模糊。何为艺术批评?当下的艺术需要什么样的批评?艺术批评是否应置于一个特定的文体和理论框架内?抑或它可以不受限制依目的而变化?思辨性是艺术批评的核心吗?艺术批评应独立于任何机构、媒体,甚至主体意识的束缚,还是它亦可成为宣传和分享的工具,服务于潜在对象?艺术批评的写作是否存在一个明确的边界和标准? 


讨论艺术批评的多元性和边界问题,是为了直面一些偏见与对峙,打开一个更多元的视角去理解艺术批评作为一种写作本身与写作主体及其发生场域之间的关系。 


圆桌议程 


学术主持   王璜生 


主题演讲   鲁明军    翁子健 


嘉宾圆桌   除以上嘉宾外,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多位艺术家、艺术批评写作者、策展人等具有不同实践背景的嘉宾参与现场讨论。 


学术主持



王璜生 


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协策展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等;2000年至2017年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2004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2013年获北京市颁发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创办和策划“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CAFAM双年展”、“CAFAM未来展”和“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大型展事。曾为“韩国光州双年展”评委,希腊“视觉中的奥林匹克”国际展评委,“CCAA奖”评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专家组评委等。


主题演讲嘉宾 



鲁明军


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策展人。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在集结》(2019)、《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街角、广场与蒙太奇》(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紀》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上河卓远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6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


翁子健


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资深研究员。他是第四届《Yishu》当代中国艺术评论写作奖(2014年)的得主,曾策划展览包括“土尾世界-抵抗的转喻和中华国家想象”(2015年,Para Site艺术空间,香港)。他也曾主持位于广州的独立艺术空间观察社。







©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Art Criticis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