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评委简介
阿尔弗雷多·克拉梅罗蒂

阿尔弗雷多·克拉梅罗蒂(Alfredo Cramerotti)博士拥有传播学、设计与摄影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大学卡塔尔分校Media Majlis博物馆馆长,专攻当代艺术、媒体与数字文化领域。他同时担任国际当代艺术策展人协会(IKT)主席及巴黎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数字战略委员会主席。其研究理论框架融合了美学新闻学、文化研究与数字人文的跨学科视角,致力于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当代议题。

克拉梅罗蒂的策展实践涵盖多项国际重要艺术项目,包括2010年西班牙穆尔西亚-卡塔赫纳的Manifesta 8(欧洲宣言双年展),以及近年主导的努尔利雅得艺术展、迪拜数字艺术展、流明数字艺术奖和MAXXI宝格丽艺术奖。在担任英国德比QUAD艺术中心高级策展人(2008-2011)及威尔士Mostyn美术馆馆长(2011-2023)期间,他策划了逾百场机构展览。20132023年间,他更联合策划了威尼斯双年展上毛里求斯、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和威尔士四个国家馆及平行展。

其学术成果包括200余篇公开发表文章及五部专著:代表作《美学新闻学》(Aesthetic Journalism)2009)、《策展图像》(Curating the Image)2020)与即将出版的《图像的可能性》(The Possibility of an Image)2025)。目前他兼任Intellect出版社"批判性摄影"丛书主编。
 
 
郭瑛

郭瑛現任大館當代美術館資深策展人,2013-2021間一直以獨立策展人身份策劃展覽。在職業生涯中,她曾與國內外藝術文化機構合作,範圍包括雙年展美術館商業合作,以及為藝術家策劃不同項目。她的研究型策展實踐結合當代視覺藝術中各種不同的式,包括特定場域委任製作表演電影錄像。

郭瑛過去曾擔任第五屆愛彼藝術創作委託計劃:月逝無聲許方華個展的策展人Peer to Peer: UK/HK 2020的藝術總監,受香港大館及衛爾康基金會邀請策劃展覽疫症,都市:既遠亦近(2019),同時她也是 LOOK國際攝影節的首席策展人(2017),並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策展人於M+博物館策劃楊嘉輝的賑災專輯(2017)。 曾在2006年至2012年間擔任英國曼徹斯特華人藝術中心的策展人。

另外,郭瑛於2014年獲授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 是Clore領袖培訓計劃-香港獎學金2018/19的得獎者。

 
 
欧宁

欧宁是一位艺术家、策展人和作家。他在不同时期的实践涵盖文学、音乐、电影、艺术、设计、建筑、城市研究、乌托邦研究、乡村建设与地理音景(soundscape)。他曾执导两部纪录片《三元里》(2003年)和《煤市街》(2006年);担任200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创办并担任文学双月刊《天南》(Chutzpah!2010-2014年)创刊主编;发起并实践了碧山计划(2011-2016年)。20162017年,他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保护研究生院;自2019年起担任艺术、设计与社会研究中心(CAD+SR,波士顿与赫尔辛基)高级研究员。他于2022年移居纽约,并于2024年发起ISOGLOSS Collective,该集体将于2025年推出多语种线上杂志《ISOGLOSS Review》。

 
 
菲利帕·拉莫斯

菲利帕·拉莫斯(Filipa Ramos)博士,出生于里斯本,是一位致力于探索艺术与生态关系的作家与策展人。她现任巴塞尔FHNW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研究所讲师,并担任巴塞罗那艺术家影像展Loop的艺术总监,该展览遍布巴塞罗那各大文化艺术场馆。2024年,她策划了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加泰罗尼亚展区项目"BESTIARI"

拉莫斯联合创立了线上艺术家影院平台Vdrome,并与露西亚·彼得罗乌斯蒂(Lucia Pietroiusti)共同创办了"鱼之意识中的圆"艺术与科学节。二人合作策划的项目包括:2024年首届维也纳气候双年展"季节更替之歌"Songs for the Changing Seasons),以及2022年第八届格德纳双年展"Persones Persons"2021年,她联合策划了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Bodies of Water)。

拉莫斯曾任《e-flux批评》主编(2013-2020年)、Manifesta Journal副主编(2009-2011年),并参与第13届(2012年)和第14届(2017年)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的学术工作。她编辑的《动物》(Animals)由白教堂美术馆与MIT出版社联合出版(2016年)。其新著《作为生态学家的艺术家》(The Artist as EcologistLund Humphreys出版社,2025年)将探讨当代艺术家践行生态主义的方式。

 
 
伯恩哈德·舒尔茨

伯恩哈德·舒尔茨(Bernhard Schulz)1953年出生于西柏林,19691971年间在柏林自由大学先后攻读经济学、政治学及艺术史专业。1977年,他担任欧洲理事会第十五届展览"二十年代艺术趋势"(Tendenzen der Zwanziger Jahre)策展团队助理,自此开始参与大型展览项目的联合策展工作,包括为柏林建城750周年策划的"我与城市"(Ich und die Stadt1987)

舒尔茨自1982年起为报刊杂志撰写艺术评论,先后担任《商报》(杜塞尔多夫)、《时代周报》(汉堡,1983年起)及《每日镜报》(柏林,1984年起)艺术专栏记者。19872020年间,他出任《每日镜报》文化版联合编辑,负责艺术、建筑、文化政策及历史等领域的报道,并于20162020年兼任政治图书版块编辑。

1989至1999年,他曾在柏林多所高校讲授文化经济学、文化机构管理及战后德国文化史课程。其撰稿生涯还涵盖:2007-2013年为莫斯科建筑杂志《Speech》撰稿;2011-2019年为伦敦《艺术新闻报》供稿;2013-2018年为《德国时报》/《大西洋时报》(柏林)撰写专栏。

1999年起,舒尔茨开始写作编辑,2020年起担任《艺术报》(Kunstzeitung)和《艺术资讯》(Informationsdienst Kunst)联合编辑,直至这两份刊物因资金问题于2023年底停刊。2020年,他曾出任建筑与城市规划杂志《bb2070(柏林)主编(后因疫情停刊)

目前他作为自由撰稿人,持续为《每日镜报》、《日报》、《法兰克福汇报》、《建筑世界》、《垄断》在线等媒体撰写艺术、建筑及文化政策评论。自1983年至今,其撰写的专题论文广泛收录于各类文集及展览图录中。
 
© International Awards For Art Criticism. All Rights Reserved.